2016/08/01
以廣告詞「一家烤肉萬家香」打響名號的萬家香,今年邁入第70個年頭,身為國內醬油龍頭,率先落實不含防腐劑、純釀造、非基改黃豆等理念,更揮軍美國、大陸,成功打進麥當勞、雀巢等國際級大企業供應鏈。
萬家香的故事,要從二次世界大戰說起。當年萬家香創辦人吳文華從南部北上,在日商醬油公司擔任業務,隨著日治時代結束,日本人撤離,1945年,吳文華在日本釀造權威梅田博士指導之下,在台北南京西路開起醬油工廠,以新華醬園的名字開始銷售。
那是一個動盪的時代,經濟混亂、貨幣劇貶,技術、行銷、資金處處是瓶頸,吳文華不到兩年就倒閉兩次,只得賣了祖產,咬牙苦撐。
今年74歲的萬家香第二代、董事長吳仁春從小就在釀造桶旁邊長大,醬油既是生命的部分,也是生活的一環。他回憶,萬家香創業之初,用最原始的行銷方式,靠著業務組成「車隊」,到餐廳挨家挨戶推銷。
圖/經濟日報提供
58年前,萬家香在南海路設立第二家工廠,這個「車隊」也隨著台灣經濟與萬家香的茁壯,從一開始的腳踏車,進化到摩托車,最後在全省都有萬家香的貨車「推廣隊」。
秋節烤肉風氣 他們帶起的
當時吳文華發明「一家烤肉萬家香」這句廣告詞,原始用意是推廣醬油,沒想到台灣受到美國夏天烤肉風氣的影響,竟在中秋節流行起烤肉,萬家香索性順著「美麗的誤會」,賣起烤肉醬。
隨著產能不斷擴大,1973年萬家香在二重埔(現為新北市三重區)建立超過4,000坪的現代化工廠,緊接著在1975年引進最新技術,採用嚴格的品管流程,開始生產不含防腐劑的醬油產品。
圖/經濟日報提供
不料,此舉竟引發商業惡鬥。萬家香產品被送交當時的台灣省衛生處,驗出含有防腐劑成分,慘遭打入不合格商品,引發退貨潮,與此同時,國民消費協會送交台灣省衛生試驗所、經濟部商品檢驗局、台大生物研究所等三處的六件樣品,卻未驗出防腐劑,確定萬家香遭官方「錯殺」。
省衛生處的失職導致萬家香投入的巨額廣告費與努力付諸東流,驚動監察院彈劾八位官員,甚至成為催生國家賠償法的重要案例,萬家香也在該事件之後,轉趨低調,成為名符其實的「隱形冠軍」。
此時,萬家香的生產端也不得閒,二重埔工廠因二重疏洪道工程被徵收一半土地,不久,另一半也因為快速道路拓寬而被徵收,萬家香只能日以繼夜地將生產基地轉往屏東,設立上萬坪的新廠。
「因為屏東是父親(吳文華)的故鄉」,吳仁春說,當時情況緊張,萬一屏東廠無法及時銜接台北的產量,市場一旦失去了,就很難拿回來。
在台灣事業紛擾之際,國際石油危機日益嚴重,導致醬油原料黃豆價格飆漲,也讓萬家香決定前往黃豆原產地美國設廠,1974年,萬家香成為第一家赴美投資的醬油業者。
吳仁春回憶,開拓美國市場並非一步登天,又是另一部滄桑史,當時受到日本的影響,美國人開始使用醬油,萬家香利用食品展打入洋人市場,並開車逐一拜訪中國餐廳,「他們驚嘆,在美國第一次看見有人這樣做醬油行銷。」
在美設點生產 台廠第一人
美國此時開始風行BBQ醬、牛排醬、沙拉醬等亞洲風味的醬料,帶動需求攀升,1989年萬家香在美國加碼擴廠,與另外兩家日商並列為美國三大醬油廠,並打入麥當勞、雀巢等食品、餐飲大廠的供應鏈,至今仍是唯一一家在美國設廠生產的台灣醬油廠。
除了傳統醬油之外,萬家香也開發出香菇素蠔油,成為第二項主力產品。1990年代在內需、外銷兩大市場的帶動之下,萬家香逐步擴充屏東廠,達到如今1.4萬坪的規模,2002年更因應下游廠商的需求,前往大陸煙台設廠。
跨入21世紀,吳仁春開始專注食安的議題,萬家香企業理念再度升級,2003年美國廠採用天然有機黃豆生產醬油,主要在海外市場販售,2004年屏東廠增設純釀造設備,開始推動「全廠純釀造化」。
化學釀造與純釀造最大的差異在於時間,化學釀造使用鹽酸加速分解黃豆,大約一周可完成,而純釀造則透過天然發酵,費時半年,兩者產量相差十倍之多,尤其在物資缺乏的時代,化學釀造有其必要性與時代意義。
2014年底,萬家香推出「非基因改造黃豆」醬油,並全面逐批替換釀造槽的產品,到2015年中已經達到全廠非基改,從今年初開始,萬家香的新出廠醬油都是非基改醬油,「不過我擔心市面上還有舊產品,沒有刻意宣傳」,吳仁春緩緩道來。
吳仁春說,非基改黃豆價格高出1.6倍,萬家香也反映在售價上,目前政府正在推動醬油標示,與其兩者並行,造成消費者對品牌混淆,不如忍痛全面推動。
全廠純釀造 食安零故障
萬家香董事長吳仁春表示,釀造業有2,000年的歷史,無論時代如何改變,需求永遠存在,但在食安風暴之後,消費者意識抬頭,未來是品質決勝的時代。
針對未來營運展望,吳仁春已擘劃萬家香的新藍圖,以下是採訪紀要。
問:如何看待釀造產業的前景?
答:醬油與景氣沒有很大的影響,業務上一直穩定發展,不過醬油市場已經飽和,若一方成長就是另一方消退,未來勢必要往外銷市場發展。
目前萬家香出口到40幾個國家,因為產量不足,目前只能先刪減外銷,優先穩固內銷,萬家香下一階段將斥資4至5億元,在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設立上萬坪的新廠。
問:釀造產業有何發展趨勢?
答:從前因為物資缺乏,日本的化學醬油技術能解決產量問題,但隨著經濟發達,消費者更注重吃的品質,純釀造需求興起,尤其在食安風暴之後,消費者對食品的疑慮愈來愈高,看見複雜的化學成分更加起疑。
純釀造的特色是添加物非常少,主要就是水、黃豆、小麥、酵母粉等。
未來要靠品質決勝,很多食品加工廠都會要求提供溯源報告、工廠實地稽核,如此對管理制度好的廠商會更有保障,這方面萬家香比較占有優勢。
問:全面採用純釀造與非基改黃豆產品,最大的挑戰為何?
答:純釀造產能僅化學釀造的十分之一,非基改黃豆成本高出1.6倍,一般都是純釀造與化學釀造、基改與非基改的產品並行,要全面做到純釀造又非基改並不容易。
目前政府正推動醬油標示,與其一個品牌要貼上兩種標籤,造成消費者混淆,不如忍痛全面推動。
在轉型的過程,會歷經一段競爭利基的不平等,但必須要一直走在最前面,才能有所區隔、突破。
問:企業長久經營有何訣竅?
答:一路走來,萬家香專注在核心事業,比上不足,但比下有餘,同仁離職率非常低,屏東廠有夫妻檔、母女檔,甚至祖孫三代一起工作。
萬家香三節獎金都是上萬元,資深同仁甚至可以領到四、五個月年終獎金,並非萬家香對員工好,而是有獲利,董事長的工作只是「重新分配」獲利,達到消費者、員工、股東都歡喜的「三喜」。
問:對萬家香的下一個70年有何期許?
答:釀造業有2,000年的歷史,不是流行產品,但需求穩定,未來希望堅守釀造核心技術,持續擴展相關產品。
目前萬家香以大武山的好水,跨入釀酒事業,燕麥燒酒獲得食品界的米其林比利時iTQi「風味絕佳獎章」,未來也會有其他酒類,這部分不急,可以慢慢耕耘。
消費者對食品型態的偏好一直改變,目前講求低鹽、養生,萬家香也會以醬油為基礎作為延伸,開發鰹魚露、和風沙拉醬等產品。
三代傳承 老品牌新生命
釀造業的歷史超過2,000年,萬家香歷經70年、三代傳承,運用醬油的核心能力,不斷推陳出新,讓老靈魂有了新生命。
萬家香早在40年前就開始深耕美國市場,對於調味品的國際趨勢、口味變化相當敏銳,從早期享有盛名的烤肉醬,到了萬家香第二代、董事長吳仁春接棒,看見香港知名蠔油行銷全球,開發出適合台灣人口味的香菇素蠔油。
一家老牌企業要傳承、創新三代,並不簡單。吳仁春在日本東京農業大學釀造系畢業之後,27歲回到台灣,望著家中陰暗潮濕的釀造廠,也一度懷疑從事醬油產業是否有前途。
他說,後來慢慢發現釀造業的優點,愈陳愈香,不像很多新產品只有幾年壽命,只需要想想如何擴大優點。
原本在美國從事銀行業的萬家香第三代、副總經理吳如洋在2000年進入家族企業後,萬家香展現出更現代的經營手法,不但聘請年輕業務,在賣場中爭取更好的位置,開發和風沙拉醬、海山醬等調味品,更找來名模林志玲拍攝電視廣告,也開始掛名贊助偶像劇。
萬家香近期也將瓶身改為復古、可愛的圓弧形,嘗試以更精緻的包裝,切入禮品市場。
吳如洋說,萬家香是老企業,產品很好,現在的消費者不只希望品質好,也要搭配好的外觀,近一年多來推動新包裝,有些部分無法用機械取代,仍需要人力搭配,可是很值得。